单项选择题

A.超前预防型
B.被动承受型
C.事后型、亡羊补牢
D.人机环对策

相关考题

单项选择题 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安全认识论进入了()阶段。

单项选择题 17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人类的安全观念提高经验论水平,行为方式有了()。

单项选择题 17世纪前,人类安全观念是宿命的,行为特征是()。

单项选择题 安全文化的四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单项选择题 文化的物态层是(),是可感知的,是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单项选择题 安全制度文化是通过什么表现的()。

单项选择题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1986年出版的德文著作()中,系统地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并且对“风险”的内涵作了更深刻的阐述。

单项选择题 ()事故的发生由于人为原因发生爆炸,酿成核泄露的世界性大灾难,由此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提出核电站“安全文化”概念。

单项选择题 《安全科学导论》是德国著名工业安全科学学者()所著。

单项选择题 1985年世界第一本()的出版是第一次从学科的角度研究安全问题,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单项选择题 1991年()对安全文化做出了如下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单项选择题 安全文化的定义是()

单项选择题 中国传统意义的“文化”一开始就仅仅专注于精神领域,专指精神领域的各种现象,而西方语言中的“culture”却是()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