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张某某,期末考试时,觉得某道应用题平时做过,遇事看也未仔细看,就把平时的做法照搬上去。其实,老师对学生熟悉的题目,已经改变了条件,结果可想而知。 “马虎”是学生面对老师教育怎么错了时常说的一句话,切莫被孩子的一句“马虎”搪塞过去,要仔细分析其原因。 (1)有的学生马虎是态度问题。有些学生马虎是由于态度问题,做事不认真,贪图快点做完好去做别的或心不在焉,未专心于做作业,因而马马虎虎搬到作业本上,能把“+”号变成“-”号、把3抄成5等。 (2)有的学生是性格问题。有的学生性格特征就是急躁,干什么都容易毛毛糙糙,急急忙忙,忙中出错,又不肯花时间检查,有的同学检查了一遍,仍然会让错误从眼皮底下溜掉。 (3)有的学生马虎是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比如学生很容易收到思维定势影响,不去仔细审慎一道题的所有条件,一旦看到这道题已掌握的大致相似,主观臆断,按照熟知的方法做,题目尚未审清,结果可想而知。 (4)有的学生马虎是似是而非的问题。同常是不会一些内容,一些同学对一些问题不熟练,甚至不会,看似知道了,其实未完全理解。这样的题也会错,事后回忆是何错误,回答马虎,严格地讲,是掌握不确切。 怎样才能克服这一现象呢?
问答题 杨杨是非常好的学生。他性格内向,很随和。只要是别人让他干什么,他很少拒绝,但心里又不太愿意,因为他还想做功课。有一个星期天,快到期末考试了,杨杨把这一天安排得满满的,上午背两小时课文,写一个小时作文,再练40分钟毛笔字。 下午做数学题,晚上看别的科目。可是上午九点左右,同班的几个同学上他家找他,邀他一起去踢球,他想想自己的几号,不太想去。可是看看这么人上门来找他,不好意思,于是就去了。结果一个上午全在操场上呆着了。下午刚睡完觉,想学习,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班上的小云要找他去少年宫看展出。想想上午已经耽误了,期末考试在即,他说不想去,可是在小云再三劝说下,心又软了,于是一个下午又过去了。晚上,他想可得好好利用了。可是看什么好呢?语文、数学都没看,还有其他副科也得看,想来想去,不知道该看啥,想累了,他去看一会儿电视,不知不觉看了挺长时间,一个晚上又过去了。 你认为杨杨的缺点再哪里?应该怎样克服这种缺点?
问答题 我是一名高二学生,今年17岁,这本应是一个充满梦幻的年龄,可它带给我的却只有迷茫的苦闷,我丝毫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现在我生活在一片灰暗之中,我没有寄托,精神世界很空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每天我走在教室与家庭的两点一线上,机械地重复着一个节奏,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无聊。我不知道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考试又是为了什么,同学们哪些不安的表现又是为了什么?我开始对什么都不关心,什么都懒得去做,感觉做什么都没有什么意思。有时,我甚至觉得一切都无所谓,缺乏干劲,效率很低,不再主动与人交往。虽然我也想这样不行,努力给自己找一些事情,让自己忙碌起来,或是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可好景不长,没几天,就又感到没意思,坚持不下去了。我现在非常痛恨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人,我该怎样做,才能振作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