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题型

【参考答案】

题目:结合我国农村家庭的实际,谈一谈我国城乡家庭功能的异同。
目的: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让学生理清家庭功能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分析家庭功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家庭功能理论的理解,同时发挥家庭功能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要求:
(1)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家庭的含义与结构,农村家庭的特点与功能,掌握家庭基本理论的内容;
(2)完整准确地阐述家庭功能的基本理论内容;
(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进行,也可以将所有理论阐述后进行;
(4)字数不低于600字;
(5)作一次小型的家庭情况调查(以一个自然村或行政村为单位)。
时间:学习第三章后做本作业。
解题思路:
(1)家庭的含义与结构;
(2)农村家庭的特点与功能;
(3)简要概述我国农村家庭的发展趋势;
(4)简要概述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我国农村家庭建设;
(5)结合农村家庭的特点,分析城乡家庭功能的多少、强弱。
题目1.农村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
A. 中国
B. 日本
C. 美国
D. 英国
题目2.被认为是中国农村社会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
A. 《中国农村生活——一个社会学的研究》
B. 《华南乡村生活》
C. 《农村社会学》
D. 《北平郊外之乡村家庭》
题目3.20世纪20~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与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是()。
A. 乡村建设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新生活运动
D. 五四运动
题目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社会调查,1949年以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是()。
A. 《兴国调查》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长岗乡调查》
D. 《才溪乡调查》
题目5.“社会”构成要素中的首要条件是()。
A. 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
B. 社会活动
C. 文化
D. 设施设备
题目6.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来看,被认为是农村社会主要形式的是()。
A. 地级市以下
B. 县以下
C. 乡镇
D. 行政村和自然村
题目7.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一个基本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我们称之为()。
A. 基本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
C. 再社会化
D. 终身社会化
题目8.一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我们称之为()。
A. 实际角色
B. 自致角色
C. 复式角色
D. 角色丛
题目9.人类群体生活主要是社会交往的结果,更具有()。
A. 自然性
B. 直接性
C. 互动性
D. 社会性
题目10.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题目11.目前在我国农村干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最主要的是()。
A. 家庭
B. 家族
C. 宗教组织
D. 民间会社
题目12.社会组织的灵魂是指()。
A. 核心成员
B. 目标
C. 规则
D. 物资设备
题目13.认为工人来厂做工仅仅是为了挣钱,因此通过物质刺激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理论是()。
A. 科层制
B. 泰罗制
C. 家长制
D. 行为科学与参与式管理
题目14.中央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间是()。
A. 1977年
B. 1979年
C. 1981年
D. 1983年
题目15.“农村社区”最主要的形态是()。
A. 县城
B. 乡镇
C. 村落
D. 开发区
题目16.农村城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
A. 农村社区演变为城市社区
B. 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
C. 生活水平的提高
D. 基础设施的改变
题目17.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
A. 大城市重点论
B. 小城市(镇)重点论
C. 大、中、小城市并重论
D. 大中城镇、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题目18.表示生活方式的质的方面的范畴,反映生活方式本质特征的是()。
A. 生活水平
B. 生活条件
C. 生活质量
D. 生活态度
题目19.对生活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
A. 生产方式
B. 科学技术
C. 自然环境
D. 社会制度
题目20.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达到了()。
A. 温饱型
B. 小康型
C. 富裕型
D. 豪华型
题目2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A. 农村居民的社会生活
B. 农村社会关系
C. 农村社会结构
D. 农村社会变迁
E. 农村社会发展史
题目22.费孝通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命题包括()。
A. 无工不富
B. 无农不稳
C. 无商不活
D. 无信息不发展
E. 无文化不持续
题目23.文化的功能包括()。
A. 行为导向
B. 行动整合
C. 文明传承
D. 维持秩序
E. 社会传续
题目24.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内容包括()。
A. 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
B. 学习谋生技能
C. 学习社会规范
D. 培养社会角色
E. 确定人生目标
题目25.近几年政府和人民团体大力推进家庭建设,倡导家庭建设的模式包括()。
A. “和谐家庭”
B. “平安家庭”
C. “学习型家庭”
D. “节约型家庭”
E. “五好文明家庭”
题目26.邻里的特点包括()。
A. 相邻而居
B. 守望相助
C. 相互信任
D. 相互不交往
E. 具有变动性
题目27.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包括()。
A. 一定数量的成员
B. 特定的活动目标
C. 相对规范的组织规程
D. 职责、权力的分层体系
E. 一定的物资设备
题目28.村民委员会的特征包括()。
A. 群众性
B. 自治性
C. 基层性
D. 地域性
E. 广泛性
题目29.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A. 人口
B. 地域
C. 社区管理者
D. 设施
E. 文化
题目30.影响或决定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包括()。
A. 生产方式
B. 自然环境
C. 科学技术
D. 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
E. 政治制度
题目31.人的社会化
题目32.社会群体
题目33.家长制
题目34.社区发展
题目35.请简述农业、农民、农村的关系。
题目36.请列举并简述科学技术影响生活方式的主要表现。
题目:结合我国农村社会的实际,谈一谈我国农村社会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解决对策(人口问题、贫困问题、教育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治安问题五方面结合当地实际任选其一)。
目的: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题。让学生理清农村社会问题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理清理论的同时,分析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认识社会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危害,加深对社会问题理论的理解,同时关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积极解决现存的社会问题并注意防止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要求:
(1)学生认真审题和研读第八章社会问题的含义、特点、危害,我国农村社会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的现状、成因、解决对策;
(2)完整准确地阐述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内容;
(3)联系实际时既可以逐条进行,也可以将所有理论阐述后进行;
(4)字数不低于600字;
(5)作一次小型的社会问题调查(以乡镇为单位)。
时间:学习第八章后做本作业。
解题思路:
(1)社会问题的含义、特点、危害;
(2)农村主要社会问题的现状、成因、解决对策;
(3)结合农村社会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论述。
题目1.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是()。
A. 社会分化
B. 社会分层
C. 社会流动
D. 社会变迁
题目2.社会分化的原因是()。
A. 劳动分工
B. 私有制的产生
C. 阶级的诞生
D. 国家的出现
题目3.调查员从一个社区中抽出一些熟悉该社区情况的人作为评判员,让他们按照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给本社区成员进行分层归类的方法是()。
A. 客观法
B. 主观法
C. 声誉法
D. 分析法
题目4.农村社会流动的根本动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城镇化速度加快
C. 市场经济的确立
D. 城乡差别
题目5.社会问题的主要成因是()。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制度
C. 社会结构变动
D. 文化差异
题目6.我国农村人口问题是人口数量庞大,至2020年,农村常住人口数仍达()。
A. 5.09亿
B. 6亿
C. 7亿
D. 8亿
题目7.目前我国扶贫的基本策略是()。
A. 救济式扶贫
B. 开发式扶贫
C. 参与式扶贫
D. 精准式扶贫
题目8.农村环境问题中直接威胁我们的是()。
A. 土地安全
B. 粮食安全
C. 水资源安全
D. 畜牧业安全
题目9.社会控制的准则是()。
A. 社会文化
B. 社会道德
C. 风俗习惯
D. 社会规范
题目10.现代社会强调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指社会控制的()。
A. 普遍性
B. 特殊性
C. 多重性
D. 统一性
题目11.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A. 法律
B. 道德
C. 习俗
D. 舆论
题目12.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指()。
A. 集体主义
B. 尊老爱幼
C. 为人民服务
D.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题目13.社会保障的实质是()。
A. 政治保障
B. 经济保障
C. 思想保障
D. 制度保障
题目14.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劳动者或其他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以及发生其他生活困难时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制度是()。
A. 社会保障
B. 社会服务
C. 社会保险
D. 社会救济
题目15.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社会“稳定器”是指其()。
A. 民生功能
B. 经济功能
C. 社会功能
D. 政治功能
题目16.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
A. 55周岁
B. 58周岁
C. 60周岁
D. 62周岁
题目17.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是()。
A. 社会进步
B. 社会革命
C. 社会进化
D. 社会倒退
题目18.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因素是()。
A. 劳动手段
B. 劳动工具
C. 劳动能力
D. 科学技术
题目19.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具体条件甚至社会制度也不同,但是现代化道路经历同样的过程,这种理论观点是()。
A. 社会趋同论
B. 依附理论
C. 多元现代理论
D. 均衡发展理论
题目20.2012年,联合国召开了可持续发展大会,旨在制定一套适合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国情、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大会的地点是()。
A. 美国
B. 英国
C. 中国
D. 巴西
题目21.社会分层的方法有()。
A. 主观法
B. 客观法
C. 声誉法
D. 分析法
E. 职业法
题目22.农村社会流动的动因包括()。
A. 生产力的发展
B. 城镇化速度加快
C.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D. 城乡差别、工农差别
E. 文化的差异
题目23.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
A. 普遍性
B. 变异性
C. 复杂性
D. 周期性
E. 客观性与主观性
题目2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综合发展、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A. 经济建设
B. 政治建设
C. 文化建设
D. 社会建设
E. 环境建设
题目25.社会治理的构成要素包括()。
A. 治理的主体
B. 治理的对象
C. 治理的手段
D. 治理的效能
E. 治理的环境
题目26.法律的作用表现在()。
A. 教育作用
B. 威慑作用
C. 惩罚作用
D. 说服作用
E. 协调作用
题目27.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A. “五保”制度
B.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C.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E. 丧葬保障制度
题目28.“新农保”政策的基本原则有()。
A. 保基本
B. 广覆盖
C. 有弹性
D. 可持续
E. 能发展
题目29.社会变迁的主要动因包括()。
A. 生产方式的变化
B. 科学技术的进步
C. 人口的变动
D. 战争
E. 环境的变化
题目30.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A. 经济现代化
B. 政治民主化
C. 组织管理现代化
D. 城市化
E. 生活方式和人的现代化
题目31.社会问题
题目32.社会治理
题目33.社会工作
题目34.社会现代化
题目35. 请列举并简述农村社会流动的功能。
题目36. 请列举并简述我国农村主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内容。